社科基金申请四经验谈
来源: 发表于:2021-03-22 15:29:49 文章点击数:[]
经验1
第一,标题精炼,准确,给评委一个很好的愿景。标题至少得改10遍吧。大家都知道标题总括性作用,其实做好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标题能否拆解,综述的每一段恰恰是标题所能拆解出来的几个问题,主要内容的几点、观点几点,创新几点,前后一一对应,很不容易做到,这是方向,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各部分写作。《经济研究》三、五年总有一篇好综述,仔细研读能提高综述和意义写作水平,顶级的综述加上精准的标题,选题意义已经有点画蛇添足了。内容、观点、方法,创新都不能大而空,最好每一点下面还能列出一、二、三来,具体而精炼。方法要具体,干什么用什么方法,但不能多,少用自己不熟悉的方法。少些前期成果,多些参考文献,尤其对我们学校的而言,成果分量普遍不重,没必要卖弄,适当参考文献则能体现学术功底。还有,大家觉得完成课题的基础和条件随便写一下即可,我想还是应该认真,我至少每次改5遍以上。
第三,逻辑要顺,用缜密的逻辑让评委不得不认真学习你的申请书。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发现包括我在内日常写东西的时候很难有连续三句经得起推敲的,绝大多数人每句话都有3个问题,因此,我写了文章一般不再看的,因为惨不忍睹,课题嘛性价比高,就注意精细化了。
第四,排版编辑一定要注意美观。今年的活页我浏览了一下,专门说课题论证用最适合的字号和行间距排版,版面控制在4页。不用讲主观客观,活页三页足够应付一个课题了,我两个国家社科的活页都只用了3页,第一个装了2500字,第二个4500字,而且前期成果和参考文献有30多项。努力,用心,一定能处理好。
第五,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我们往往会从各种渠道得到各种建议,不要想着反驳,而是如何将别人看法融合到课题,别人有意见,至少说明申请书表达不到位。
第六,申请书写好后至少感觉还有一两个大问题没处理好,这说明还比较深入,一个申报书,时间短,篇幅有限,绝对有需要改进的问题。感觉良好,未必是好事。这也说明大家的申报书都有很多问题,我见过的各级、各类申请书按我的标准恐怕没有得分能超过75分。课题申报更多比谁的问题少,比谁的运气好,问题被别人抓住得少。要知道我没参与、申请过任何项目的情况下的第一个社科自我感觉就得40分(有的人的30分就批了),报二等、批一等的博士后基金自我感觉35分,第三个感觉能得80分,觉得本学科立项超过3个,无论如何得给我,要不是因为职称需要一个保底的就报重点了,当然写到这么好有很多偶然因素。
经验2
1.国家社科中标是对潜心研究的回报。我在申请之前,对相关问题已经研究了一年之久,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清晰思路,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写申请书时基本上已经胸有成竹,而不是临时拼凑。那些只花十来天就写好申请书的人,基本上明年你还要来这里抱怨“国家社科真黑!”
2.国家社科中标是对一份好的申请书的回报。申请书的写作质量至关重要,我当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写申请书,春节都没有怎么过,写时是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的推敲,写好后又反复修改,甚至重新推翻从头再来。最后又请了几位熟悉的专家提意见。修改到最后,自己甚至看到申请书就有点反胃。
3.国家社科中标是对一个好心态的回报。如果你申报之前有一种“不中不罢休”的精神,申报之后有一种“中不中由他去吧”的豁达,那么,恭喜你离中标不远了!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申请书写得怎么样是你自己的事,批不批是别人的事。报上去等着就行了!”
4.国家社科中标是对一个好思想好方法的回报。如果申请书没有提出一个好的思想,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法,中标几率就会大大下降。一定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创新“点”!新方法、新问题,新方法、老问题,老方法、新问题,不管怎样,你必须要有一个“新”!
其他的一些“技巧”
声明:我并不赞同所谓的“技巧”,技巧可用,但是仅仅“玩技巧”,必将失败!以下“技巧”,仅供参考,不负任何责任!
1.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要临阵磨枪,磨也是白磨。
2.一定要下苦功夫写申请书,尤其是活页内容。
3.活页可以略超4000字,据我所知,很多人的活页都超过了字数限制!(这一点请你自己把握)。其实,不在字数多少,说清问题才是关键。字数太多反而让人找不到重点,而且排版太密。
4.不一定按照活页要求的内容逐项填写,可以有自己的写作特点。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表达出你的创新点。
5.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等低级错误!评审专家的第一印象将会决定80%的判断。
6.排版一定要美观。字体大小、行间距要合适,重点内容(例如你的思路逻辑)可以加粗,加粗的字体控制在500字以内。
7.每段文字基本保持在6行左右,太少说不清楚,太多专家看起来累!
8.现有研究成果中,已发论文题目后可加上SSCI、CSSCI之类的补充说明,提高你的竞争力!
经验3
一、申报技巧说明
特别说明:此申报技巧说明是根据个人经验、专家意见综合撰写而成,仅供申请者参考,请勿外传。
总的来讲,形式大于内容,怎么理解?
1.选题新颖或视角新,题目一看就有一种冲撞力,所谓能吸引评委的眼球。
最重要的是课题设计论证。在初评后,进入复评的大致比例在1:5左右。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不一定选原来的题目(指重点研究领域、申报范围与方向,非应用对策研究),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可以将原来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有的老师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2.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详实、全面、充分,并作适当的归类,同时提出作者本人研究的独特视角或选题的价值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申请者不能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怎么能谈得上超越呢?实际上可以上网查查,就能掌握50%左右的资料。对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准确,重要人物与代表作,一定要点出来。千万不要去贬低前人或别人的东西,如填补空白之类,也不要对别人的成果评价过低,如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足,过于吹嘘自己。
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不要泛泛而谈。资料性很强的东西可以做,一般的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如对和谐社会的研究,最好侧重于具体问题来谈。预期价值体现在理论创新或实际价值之上。一般来说,联系实际就有价值。
3.研究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
有的同志在写研究内容时,附了一个详细提纲,可以。搞得好,很好,也有可能是画蛇添足。但一定要避免写成教科书。要把申请者的创新点写出来,如用黑体字区别开来,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把闪光的文字突出出来。
4.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最好能画图表来说明,以便一目了然。
研究方法不要过于追求,坚持一些我们必须坚持的方法,即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表述,但又不要过于墨守成规。主要指出有什么新见解,最好能回答理论与实践中某些问题,行文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引起歧义或误解。尤其是在涉及西方的理论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第一层面,其它研究方法可以是第二个层面。
5.研究成果要求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如有相关论文或著作做支撑。
有什么成果就填上,没有可以不写(特别是青年课题,并不作特别要求)。
参考文献:代表人物的著作不可不提,如研究善治就必须提到俞可平。选的参考文献,近期的不要遗漏。
完成条件:负责人的成果可以倒排(指时间上),这样给人的印象会深刻些。主要成员的重要成果也要反映出来。
预期成果:阶段性成果不要写太多,否则结项时太被动。有2项就可以(提示:这是专家意见。个人认为,4~5项为合适)。最重要的是最终成果,最好是专著,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千万不要是论文集,否则让人感觉是临时拼凑。
完成时间:一般是二至三年(提示:应用对策研究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
研究经费:按照规定要求做预算。如果有实地调研,经费可以适当增多。
6.课题组成人员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跨部门、跨地区联合申报,当然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我校人员。
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写一两个人,力量单薄了一些,依课题的内容在3~5人为合适,不要异地凑合,否则沟通困难,但进行全国性调研则可以。课题组成员一般集中于本单位、本市。在读研究生不宜太多,否则给人的感觉不是老师在做,而是学生在做,可以有一两位博、硕士生。不要把忙人或领导干部写上去。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最好有一些,与实际部门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成员搭配最好合理一些,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
7.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课题,最好以实证为主。
以上各项注意事项,通过申报者的规范论证或者说研究实力作主线,有机串连起来。
另:在复评时,初评阶段的打分不予考虑。单位领导人审核意见,有的不签名,仅盖章,不太严肃。最好写上几句话,不要写得太多。用手写比较好,给人的感觉比较好。
经验4
如何撰写社科基金项目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兼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体会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分三个部分:选题、内容、条件。每一个部分都要深思熟虑,才可以动笔。
第一部分(“选题”部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一开头就应吸引审阅者的注意,显示先声夺人的气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选题”部分可分四层展开论述:
1.从本项目所属的研究领域的历史、已有成果、社会影响、发展前景等方面引入本课题研究;用一两句话即可。
2.列举本项目领域内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者及其著作、论文(包括在最近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散发的)。不能遗漏重要的人物,尤其是杰出人物的著述;如果小字辈有高质量的论述,也应列举。本小节目的:展现负责人的阅历、学术活动和鉴赏水平。
3.客观地评说前人的学术建树(包括特点、地位、影响、贡献、意义等)。在充分尊重前人学术建树的基础上冷静地评判他们治学成果的长短得失。我们的创新应建立在对国内外现有学术成果的了解与尊重上。在提出个人创新点之前,首先应梳理已有的工作并且给予公允的评价。在给予相当高度的评价之后,笔锋一转,用“但是”之类的连词引出下文——中肯地、严肃地指出本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本小节目的:为充分地阐述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或前景作铺垫,同时显示自己独到的学术眼光和相当的评判能力。力求让专家组相信:负责人十分了解学科的研究情况,对历史和现状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负责人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工作,将研究推向前进。
4.指出本课题研究工作在所在领域内的重要性、价值或意义。这一层次说明在何领域、何程度上作出贡献。不能过分强调,也不能过于平淡。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展开论述:
(1)材料、现象、事实方面发前人所未发;
(2)观察研究对象的新视角;
(3)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4)理论方面的贡献及其领先程度和性质;
(5)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本小节目的:显示负责人对研究工作有全面的把握又有细微的体察。既有宽广的视域又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力度。
“选题”部分注意点:
1.第一层要尽量概括,不要过分渲染,以免一开头就给人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印象。因为这是引题部分,与后面的内容相比,是次要的。
2.第二层中,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左的各学派的高质量的著述都要提到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做,可以显示负责人的胸襟和气度。
3.如果觉得引述的他人成果可能不够全面,某些国外的重要著述可能遗漏了,一时又找不着;就用“据笔者陋见”之类的文字。
4.不能过多过重地批评指责前人的不足。要多肯定,因为肯定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前人已在这一领域作出很多很大的成绩,这就证明了这一领域的课题是有价值的。他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我方还要继续推进,那么我方的水平就不待言明了。又,前人的成就可以衬托后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他人的成果凸现自己的光明前景。如果“选题”部分过多地臧否人物,“内容”部分却缺少独特精微的设计,就会给专家组成员以自负浮夸的印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乎十分高明;但在科学研究中,还是踏实求真、埋头苦干更令人敬重。他人得失的评析,与自己的创新相比,后者是本质性的。成熟的学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部分(“内容”部分),仔细地、深入地思考以下问题: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足之处是什么?我该怎么做?我如何做得比他们好?要有思考的深度和自信的力度。
5.活页的“选题”部分与博士论文的“综述”部分不同,博士论文的字数是活页的十至二十倍,在“综述”部分可以详尽地评述前人的不足。“选题”部分最多一千字,因此,概括性的评述是上策。
6.不可忽视近期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发布的成果。列举尚未见于学术刊物的前沿性的成果,可以显示你经常参加学术交流,能追随学科前沿者的脚步;或者,你自身就是前沿学者。
7.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陈述自己的研究工作的价值、重要性。不能说过头的话。即使是新材料的发现,也是一个创获——语料或事实的发现或许会推翻一种理论。
8.开门见山,语言要简洁准确。能用短句处,不用长句。长短句、整散句、口语书面语句,交叉错综。在朗读三、四遍之后,确定停顿、语气、语调以及转折、承接等处是否流畅自然,是否铿锵有力。整个第一部分(“选题”部分)应着力追求简练晓畅的语言,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果第一部分拖沓冗繁或浮华不实,审阅者可能会没有兴趣看下去,甚至可能会反感。
第二部分(“内容”部分)是课题设计的重中之重,文字应占全文的四分之三,至少是五分之三。应从所依托的事实、材料和所依据的理论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阐述。竭尽全力展示研究工作的开创性、前沿性、严密性及其前景。一般分为三部分:各章节内容的概括性叙述;研究工作的难点,主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的方法;依据的理论以及可能得出的结论。
1.在阐述各章内容时尽可能地显现独特的视角和思路,研究内容的陈述中要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设想,卓尔不群的风格。在阐述中加入具体的、鲜活的、可信的例证。因为发现令人感兴趣的事实或材料,本身就有启发性。本小节的目的:显示负责人熟悉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能避免重复设计。他已经有一定的材料积累,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篇章结构和内容。
2.在分析本课题的难点时,严肃地思考什么是困扰众多学人的,使大牌专家感到棘手的问题。表述应简单明了,一语中的。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时,也应表述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我们在设计中提出的思路或方法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待于在研究工作中改进或完善;但新的思路和方法总是能给学界同人以启示。所以,在思路和方法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设想。本小节目的:申报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难度、难点;同时,熟悉本领域研究的各种方法。他还具有思维活跃、思路多变的优点,正在尝试新思路或新方法,有可能沿着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方法去开拓未知疆域。
3.明确指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点明自己企图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此外,还应列举本课题研究依据的理论、学说等。如果这些理论已经运用于负责人过去的研究工作,有成功的先例,不妨举证说明。本小节目的:显示申报者了解并掌握所在领域的学派、学说和理论,还能熟练地运用于以往的研究工作。他对自身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满怀信心地展开工作,能预见研究工作将达到何种程度或推进何处——申报者具有从事本领域工作的良好素质和深厚底蕴。使专家组成员相信研究者一定能在该领域作出贡献。
“内容”部分注意点:
1.项目的成果一般以专著形式问世,申报者的专著与同一研究方向上的专著在篇章结构和内容等方面有何不同?匠心独运表现在何处?应在第二部分第一层作出详细的说明。
2.申报者的方法是独创的还是运用已有的方法于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点,有必要加以说明。这样做可以展示申报者运用方法时是头脑清醒的,而不是胡吹乱唬。如果是独创的,还要扼要地举例说明已经运用于何处,效果如何。
3.一定深度的理论探索。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学术思潮,新潮流的出现吸引我们的兴趣,使我们心驰神往。但一定要避免囫囵吞枣、生拉硬扯的结合方式。我们可以结合民族的特征、时代的实情展开有益于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理论的探索和发展应从收集素材、实例开始,继而努力吸取他国、他人的理论精华,最终创造自己的方法和理论。
第三部分(“条件”部分),应详列负责人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的从事本项目研究的有利条件:
1.已主持的课题名称,结项评价,社会影响;
2.已出版的与课题相关的专著及其社会影响;
3.已刊登于专业刊物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其社会影响;
4.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即将发表的论文。
“条件”部分注意点:
1.只能写项目、著作、论文等名称,不能出现负责人的名字。在排列成果时,将重要的放在醒目位置。也可以按刊物的档次排列。
2.可以介绍负责人主持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小组讨论的经历;可以介绍负责人在某次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时引发的争议或讨论;可以介绍著作、论文被引用的情况。以上各项或许会引发专家组成员的记忆和认定。
3.介绍他人对申报者著述的评价时应恰如其分,不能吹过头,不要为显露自己而说过头的话;但也应防止流于一般。把握对人对己的评价“度”,是学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4.如果未主持过项目或已发表的成果不多,可以谈谈负责人的学习经历。如:在著名高校读博,追随名师,学有所成。毕业论文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等。
5.如果活页内容多,超过规定字数。“参考文献”可以只出现在申报表中。“活页”结尾处附一句:“参考文献略(见申报表)。”参考文献的排列也应将影响大的、重要的排在前面。
下面谈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体会:
一、坚持做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不受外界潮流的影响。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就努力地、不懈地做下去。要有多年的学术积累,厚积薄发。只要是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十几年后可能从冷门变为热门。火热之时,自身已积聚材料、掌握方法和理论,当然比赶潮流的人走得快,走得稳。
二、一次不成功不气馁,连年申报。从主观角度认真地、积极地检讨未获批准的原因。不埋怨别人也不自怨自艾。自强不息和谦逊求实是相互依存的。
三、保证每一年度申报表的质量,即使连年未通过审批,也要让秘书组、专家组成员阅读之后击节赞叹或为你惋惜。靠搞关系得利只是一时的,优秀的学术品质是永远令人敬重的。
四、随时随地寻觅对自己有用的学术资源或学术灵感触发物,及时地储存于文档或记录在册,在写申报书时资料、灵感就会源源涌来。
五、有机会多参加学术会议,争取在会上发表见解。以学问见识请教前辈,结识知己。学术影响是学者的生命,也是人生重大目标之一。以平实谦逊的态度,对友谊的真诚的、长期的期盼去结交同道。自尊自强和谦虚温和并不矛盾。
无论申报是否成功,笔者深信:
只要我们努力了,历史会准确地判断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的表现!
附《关于申报的建议》
一、了解自己研究领域今年申报者中有无“高手”,尽量避免与之出现在同一小组。
二、首先争取进入小组讨论。如果秘书组在初步审查时发现问题,未将申报表推荐给专家组,则彻底地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三、如有机会接触秘书组、专家组成员,可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
四、平时参加学术会议多结交同行中高水平的研究者,增进友谊,扩大影响。
五、如果当年未入选,应了解并思考究竟是何种原因。多从主观上找毛病,积极寻找下年度申报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