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1 3 4
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2021国自然申请研判

来源: 发表于:2021-03-22 15:08:45 文章点击数:[]

2014 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国家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改革思路,搭建“一个平台、三根支柱、一套系统”,改变科技资源配置政出多门的格局。将原有较为分散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被整合为五类,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同时在 2018 年机构改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由科技部代管后,相关的资源整合更为紧密。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 18 类项目,本质上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资助架构。针对面青地等小额资助面广,这样的资助项目相对较多处于“金字塔”底部;而重点重大、科学中心等则这类资助项目相对较少,就比较接近“金字塔”的顶端。这是因为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本身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探索,重大科研成果通常需要初期的培育和遴选,另一方面也是为年轻科学家的成长提供长远机会。

2020 国自然落下帷幕后,对于未来如何走向?关于一些内容,在此做深度前瞻性探讨。

明年资助形势有喜有忧

资助率下行本质上的难是因为由于资助的增幅难于匹配申请的大幅增长。简单说就是目前的财政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这是存在客观原因的,据相关统计,我国基础研究从 2011 年 411.8 亿元增至 2019 年 1335.6 亿元,基础研究占比首次突破 6%!在增速显著高于欧美等国家。但尽管如此,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普遍 15%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基础研究投入仍然不足。

关于明年的申请,主要参考有两项。在财政支持上,今年,疫情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 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 2020 年全球 GDP 增长率为-4.9%,但中国在第二季度就实现强劲反弹,增速从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的 3.2%,实现“转正”。同时,第三季度数据更为强劲。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期财政明年会得到小幅上行支撑。在申请量上,由于限 2 项的真正发力,面上、地区等申请人等预计得到政策红利;但青年、优青、杰青项目(青年因为疫情回流的人才及相关就业带来的持续增长;而人才项目是因为申请时不计入限项)仍将面临大幅竞争,尤其是人才项目的白热化。资助率在这几类项目上仍然不容乐观。

人才项目仍需扩增

在整合资源,合理分配背景下的同层次不通报(人才项目互斥政策)的框架下;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相较于其他人才计划,目前实际价值更高,也更能吸引关注,这样势必引起持续的申请增幅。

同时近年来的数据显示,45 岁以下的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队伍年龄分布逐渐处于合理状态。尽管已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队伍,但科学领军人才和顶尖团队还不足,对国际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仍需提高(所以杰青、优青改革后面向全球,不限国籍条件)。在稳定培育人才队伍(阶梯型资助体系)的同时,如何更加有力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提高人才资源质量,确保合理规模和人才理性有序流动,仍然具有挑战。预期相关人才项目仍将会有扩增支持。

持续加码打击科研不端力度

近两年来,在科研领域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比起以往。更多的规范文件出台就是为了确保完成科技创新驱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所以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与惩处。

一方面是制度上:高层在加码学术监督审查力度和学科道德建设。论文抄袭、成果剽窃、篡改伪造数据、不当署名以及腐败作风等学术不端行为,在已有更为执行力度的法规,强力的针对相关。

同时基金的评审过程也有了一些变化。不少项目评审会议,强调公正性(包括对评审专家的匿名要求)外也启用了很多“新人”评审,同时今年机缘巧合的“线下+线上”的方案也对打击“围会”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在项目答辩现场,申请人也不再强调文章发在哪个杂志,影响因子有多高,更注重阐明申请项目的原创性和重要性。

另一方面是技术上:由于新技术的迭代,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加持,目前相关工作已经陆续开展,开创性的一些想法也将会应用在指派、管理、追踪、查重等;而针对相关不端行为查处能力将会迎来重大更新,新的系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相关内容火行将会在后期进行解读及探索,欢迎持续关注火行公众号,顶级前瞻。

多元化资助体系下寻求新机遇

科技创新驱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投入,除了应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精准支持外。需要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三者之间建立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的贯通机制,明确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定位和互动关系。

一方面,顶层设计实现分流与针对性资助,在全新的分类评审机制(科学问题属性)下,已有不少抓住相关内涵的申请人获得改革红利。

另一方面需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经费投入,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创多元化投入新局面;当前联合基金(地方与企业)是非常不错的资助思路,集成各方资源解决共性问题,设计好多元投入机制,实现各方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据相关信源显示,联合基金2021仍然将会仍来新的成员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申请人应该做到因人制宜;依据自身特征是进行组织申请,转变思路不死守常规项目(面上),寻求新的增长点。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科技处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办公电话:0818-279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