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1 3 4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达州基层治理学院副教授兰奎作题为《治理共同体视域下的“新熟人社区”创建》学术讲座

来源: 发表于:2024-04-22 16:24:55 文章点击数:[]

根据本学期学校学术讲座安排,4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达州基层治理学院副教授兰奎在莲湖东区A318为来自政法学院、文传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等大一、二、三年级作题为《治理共同体视域下的新熟人社区”创建》的学术讲座,问学研究会会员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兰奎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对“治理共同体视域下的‘新熟人社区’创建的初印象,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调动了课堂氛围。随后,兰奎老师以宣汉调研经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就“治理”“共同体”以及二者关系进行了讲述。

本次讲座共有四个部分。一是讲述了何谓治理、何谓共同体、何谓治理共同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二是新熟人社区的基本内涵,他从费孝通《乡土中国》关于熟人社会的论述讲起,引导大家对传统农业社会,在乡村熟人社会因为血缘、地缘聚焦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熟人圈。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开始进入生活买房居住,从过去的传统熟人社会进入到了陌生人社会,邻里之间缺乏互动,容易产生矛盾纠纷。亟待创建一种新的熟人圈子,增加邻里互助,强化邻里在互助中增加了解,从陌生到熟悉,变得和谐、和睦,营造和谐、安宁、稳定的社区环境。三是创建新熟人社区的典型案例。他以宣汉县石岭社区在辖区内公园城小区打造的“十点议事亭”为例,向大家讲述了该社区如何通过“创熟”,推动社区有效治理取得新城效。对在创熟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四是围绕创建新熟人社区,他从加强治理共同体建设等七个方面的举措作了讲述。

最后,他提出,创建新熟人社区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口,如何链接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入社区,吸引更多的主体加入“新熟人”社区创建,是后续研究的关注点。他呼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为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本次讲座是兰奎老师刚刚结题的达州市重点社科基地——达州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的项目,该项目被立项为重点项目,结题成果鉴定为优秀。


(供稿:吴兴润  摄影:吴兴润 审核:兰奎)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科技处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办公电话:0818-239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