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1 3 4
秦巴讲坛 首页 >> 秦巴讲坛 >> 正文

秦巴讲坛第一讲:周熙明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文化思维

来源: 发表于:2016-10-17 00:00:00 文章点击数:[]

       10月17日,“秦巴讲坛”第一讲开讲,学校特邀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文史教研部原主任,《每周经济评论》最终审阅人周熙明教授应邀作客文理,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文化思维”。
       讲座伊始,周熙明就提出了四个问题供大家思考:标语、口号的力量源自何处?文化道德情感价值信仰一旦与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相剥离,成为一套纯粹的理论一种纯粹的逻辑演绎,是否就已蜕变为一种标本式的存在?文化一旦被还原为政治和经济的时候,我们还有面对和解决真正的文化问题的可能吗?我们是否亟需通过一场特殊的文化启蒙,恢复我们的文化视野,培育我们的文化思维?


       他认为,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类,是一个虚实复合体,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人生的幸福、人格的健全、社会的和谐,都基于两个生活空间的动态均衡。
       周熙明教授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思维,深刻的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文化建设战略意义,运用生动鲜活的实例,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剖析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我国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讲座中,他首先分析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文化强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性。他认为,价值信仰系统在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核心价值系统是国家的灵魂和社会秩序的源泉,是政治上高瞻远瞩的保障,文化价值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价值信仰系统的重建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也是成功进行深层次改革的前提。
       他讲到,价值信仰系统的重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即价值信仰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头号问题,它与几代中国人的所有困惑、焦虑相关联。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的道出了文化自信的实质,是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守。
       谈到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他说,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找准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定位,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之间,本民族历史传统、政策、制度的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他认为,构建核心价值观是在给受众进行一场特殊的文化启蒙,用以恢复受众的文化视野。
       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培育一种有机的文化思维,并以这种文化思维来思考文化问题。他说,要真正理解文化,就得理解人的双重性。健康的文化,植根于圆满均衡的人性。
       他强调,文化是有机的整体,最需要运用复杂性思维去认识。在关乎心灵情感道德信仰的文化领域,文化千变万化,往往不存在唯一真理,最忌讳千篇一律;在关乎心灵情感道德信仰的文化领域,若要让真理呈现,往往不是要增益一些东西,而是要减损一些东西;在关乎心灵情感道德信仰的文化领域,我们不仅服从因果必然性规律,而且服从充满变数的难以预测的命运,我们可能为过去描绘轨迹,但无法为未来铺设轨道;制度和人心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文化在物中,在事中,在书中,在历史的遗迹中,在制度中,更在人的搏动的带血的心中。同时,他认为文化是管时间的,其正面或负面的效应都往往要在漫长的历史中才能体现出来。
   
       周熙明教授简介: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二级教授,文史教研部原主任,《每周经济评论》最终审阅人。长期从事哲学和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的本性》、《在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文化回归与价值重建》和《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关心的文化问题》(主编)等。 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中央党校主体班次(省部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半年制和一年制中青干部培训班等班次)讲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课程,并参与或负责中央党校所有主体班次文化教学理念和文化课程的设计,多年来一直是中央党校进修部文化研究专题班的教学组长。近年所主讲的许多课程,如“科学发展观中的文化视野与文化思维”、“把握文化的本质性力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意识形态创新”、“文化十问”、“阻碍文化发展的观念因素及其成因”等,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关注,是中央党校2010——2011年度优秀教师奖6位获奖者之一和2012——2013年度优秀教师奖9位获奖者之一。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科技处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办公电话:0818-279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