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1 3 4
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四川师范大学余虹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来源: 发表于:2015-04-13 19:32:57 文章点击数:[]

49日晚,由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处和四川青少年文学艺术普及基地共同主办,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校外专家学术报告系列讲座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开讲。四川师范大学余虹教授作题为“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的学术讲座。文新学院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近200人听取了报告。讲座由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杜松柏杜松柏教授主持。

余虹教授的讲座主要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角度探讨如何解读文学作品,如何进行文学教学。她指出,如今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例越来越大,初中达到65%,高中高达70%,对于语文老师的教学来讲文学教学是最难的。她给出三个问题进行让听者思考,然后一一解答,即为什么读文学?基础教育中文学应指向哪里?文学教学怎样教?

 余教授首先让听众欣赏诗歌,并思考文学对于人们的意义。通过聆听戴望舒《雨巷》等三段文学作品的录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情放松下来。然后现场找几位同学谈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学习文学能提高个人修养,能帮助认清自己和世界。余教授充分肯定他们的看法,并一语道破文学的意义:帮助我们走出世俗的现实,走进自我的内心世界。

 随后,余教授从文学作品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她指出,文学作品的常态阅读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精神的休憩、心灵的纯净等感受,而其教学目的则是作为教学范本,训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文学作品教学不等同于文学教学,文学作品教学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而文学教学是把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以唤起学生思考生命意义的教学。因此,文学就是蕴含生命意义的载体。另一方面,余教授又从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性讲解如何通过形象体味生命意义的问题。我们知道,美的本质是生命,而艺术形式的美来源于生命的律动,艺术是感性生命对象化的存在。所以,文学审美鉴赏就是揭示生命的意义。文学教学的审美思考是指向生命意义的建构,通过情感的激发、体验、共鸣和生命意义的开启体现出来。

杜松柏院长在点评中,高度评价余虹教授的讲座,贴近中文专业实际、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贴近中学教学实际,既有学术高度,又有教法指导,对于阅读作品、文学教学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师范专业学生多读文学经典、多思考蕴含的意义、多进行文学教学训练,领悟内涵,掌握技巧,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好基础。

                     供稿:陈秋慧、毛国全、李青玉  初审:杜松柏  审稿:科技处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科技处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办公电话:0818-239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