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1 3 4
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杜成慧教授作《武则天与巴蜀文化》学术讲座

来源: 发表于:2019-11-20 10:19:47 文章点击数:[]

        20191118日晚,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杜成慧教授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为青年大学生作题为《武则天与巴蜀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杜松柏主任主持,200余名文学与传播学院学子到场聆听。

               

本次讲座由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处主办,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承办。
讲座伊始,杜成慧教授简要介绍了巴蜀文化的概况特点,然后重点从出生地、原名、享年问题和才华四个方面对武则天进行介绍,结合历代人们的评价,分享自己对武则天和巴蜀文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体会。
杜教授详细介绍了关于武则天的三个“未解之谜”(即原名之谜、出生地之谜和享年之谜)。武则天的原名叫什么,史学界有好几种说法,如“武照”、“明空”和“武约”等,杜教授从大量的历史典籍和碑刻文献的记载中,找到了上述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关于武则天享年之谜,杜教授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等史书中找出四种说法,并指出无论哪一种说法,由于在史书典籍和出土文献中均无从考证,都不是真实可信的;武则天出生地在哪里,杜教授介绍了文水、长安、扬州、利州和洛阳说等记载和猜测,他引用《册府元龟》《舆地纪胜》《元丰九域志》《唐会要》等史料,证明这些说法均资料不足,还有待商榷。
         
随后,杜教授介绍了武则天的才华。除了在政治方面才能之外,武则天在诗歌、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造诣,她的诗歌《如意娘》和《腊日宣诏幸上苑》、她的书法作品《升仙太子碑》、音乐作品《唐明堂乐章》和《圣寿乐》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讲座最后,杜成慧教授总结指出,巴山蜀水养育了武则天,使她不仅成为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同时,武则天也影响了巴蜀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皇泽寺与千佛崖真容造像、广元游江节等,是巴蜀大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宋亚娜 李贤莎  审稿:杜松柏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科技处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办公电话:0818-2393756